• 主页 > 知识问答
  • 萧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覆盖,65385名学生受益

    目前,全县共有28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65385人,其中小学(含教学点)240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43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100%,食堂供餐率100%。全县现有标准食堂161个,小厨房、简易厨房122个。

    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投入46222.59万元,其中餐补资金(含中央和省专项资金)29772.8万元,职工工资6254.49万元,食堂建设改造及设施10195.3万元。和设备维护资金。

    营养餐食堂管理_食堂餐营养管理制度内容_食堂营养健康管理制度

    萧县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县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县教育体育局规范实施流程,细粒度食堂管理,强化环节监管,有力保障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项举措守护食品安全防线

    1、二级采购,保证原料优质低价。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食材质优价廉、来源可控、可追溯,我县采取分级分类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即米、面、面等大宗食材。石油、肉类实行县级招标采购,蔬菜、调味品实行县级招标采购。诸如此类的原料都是在城镇和村庄的指定地点集中购买的。所有食材采购配送均采用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运输“四统一”管理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营养餐原料供应商须经县市场监管局、县卫计委、县教育体育局联合审核后方可入驻。相关资质和信息应报县营养办,市场监管部门对供货企业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直至退出,确保食品原料采购安全。

    食堂营养健康管理制度_食堂餐营养管理制度内容_营养餐食堂管理

    2、三级联防,细化岗位人员职责。我县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实行“县+镇(乡)+学校”三级责任制。县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将会同教育等部门制定健全餐饮企业准入办法和退出机制。 ,对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餐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中心学校负责辖区内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和监督。中心学校校长负总责。营养餐管理员(全县26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专职、兼职检查员(全县93人)进行日常检查。落实责任制,实现餐饮食堂日常检查全覆盖,及时消除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实施。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安全员对就餐安全直接负责。

    3、严把“四把关”,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控制食品入库检查——学校食堂管理员和安全员负责食品储存、食品加工、餐具消毒等全过程监管;同时,严格执行食材入库双人检查和索证索票制度,坚决杜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学校食堂。严格控制储存和保管——各学校食堂分区管理,分类存放,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严格防止食品过期、腐败。严格控制加工操作——食堂员工持证上岗(健康证、培训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流程进行操作。严禁出售豆类(青豆等)、野生菌、冷肉、凉菜;生熟食物要用刀具分开存放,防止食物交叉感染。严把入口关——严格执行校长餐前检查和就餐陪伴制度。校长提前进入学校食堂检查食物的质量、口味和食堂卫生,并与学生一起就餐,同时做好就餐陪伴记录;严格执行家长陪餐制度 制度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陪餐,现场观摩营养餐的加工过程,亲眼品尝营养餐的味道。学校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整改并反馈,有效提升供餐质量。

    “三个落实”确保餐费资金安全

    1、实行“日记周核、月结”制度。我县学生营养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设计了“日记周核月结”表,并设立了计算公式。学校管理人员只需记录每天购买的食物数量即可。该表可以自动生成当天的餐费总支出和支出余额,不仅方便餐费支出的控制,还有效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实行“四化”管理。管理和使用制度化。制定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实行“谁用、谁负责”的责任制,落实资金管理主体责任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食堂工作人员制度,明确会计、出纳、采购、保管等岗位职责。收入和支出系统化。餐补资金和职工工资资金设立专户。学生自费部分和餐旅费全额存入县财政局非税账户统一收支;基金支出全部采用国库支付系统,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票据和凭证的标准化。实行学校、乡(镇)、县三级审核制度。学校财务人员完成账单审核签字后,提交镇中心学校审核数据和账单合理性。县教育体育局对支出账单的合规性、来源的合法性、内容的真实性和程序的完整性进行审查。监督检查常态化。餐饮学校每天公布食材采购清单和储存订单,每周公布菜谱数量和价格,每月公布财务会计结果,接受学生家长、餐委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县教育体育局、财政局每学期开展专项资金检查;今年夏天,县教育体育局委托第三方开展年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并对学校进行全覆盖审核。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力、问题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落实“五防”措施。依托实名管理制度,坚持“跟随人登记”的原则,对受益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杜绝“谎报”。各餐饮学校根据每日实际就餐人数上报就餐人数。因恶劣天气停课的学校不计入就餐天数,防止“敲诈勒索”(2022年学生因疫情提前离校,减少就餐人数725296人,有效避免了逃课特殊情况)资金)行为)。每周五,班主任都会组织学生签名确认当周就餐情况,防止“冒充”。陪餐校长和值班教师均根据在校实际就餐次数将餐费记入财非税专户,防止“拥挤”。县财政部门设立5元餐费补贴资金专户和师生自费资金非税专用账户,实行分账核算、封闭运作、滚存使用、实际结算,防止“挪用。”

    营养餐食堂管理_食堂餐营养管理制度内容_食堂营养健康管理制度

    “六大平台”确保实施过程透明

    电视台定期播放专题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立栏目,学校悬挂招牌、巡视牌、公告牌,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明确文件,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会微信群等六个宣传平台。 、向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内容、膳食形式、补贴标准等,将实施过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利用6部专用回拨电话,每月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受益学生,对家长进行营养膳食满意度调查,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22年,电视专题片播出近20天,各级各类网站发布信息130余条,发放白纸及宣传资料7万余份,开展电话回访10次,回访2600余次,真正提高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我县共有123183名学生受益。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有效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营养改善计划为附近学校提供餐食,学校聘请健康、有能力的村民(家庭经济困难者优先)到食堂工作。每人每月平均工资1500元,由县财政全额拨付,累计惠及农民2000余人。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萧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无法突破的底线,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吃得好、吃得营养”是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很有意义,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dbyuv.com/html/tiyuwenda/929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